枫之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章 初唐巨星:王勃,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枫之羽,yoyo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家世背景与少年才俊

王勃,字子安,祖籍祁县,后迁居绛州龙门通化(今万荣县),诞生于公元650年,卒年存疑,一说为676年,另一说为684年。其家族文化底蕴深厚,祖父王通是隋朝着名的学者,以其学术成就与教育贡献闻名于世;父亲王福畤则在唐朝担任官职,为王勃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王勃自幼展现出超凡的文学天赋,被誉为神童。司刑太常伯刘祥道对其才华赞叹不已,不仅予以高度评价,还向朝廷举荐这位少年才俊。王勃不负所望,在对策考核中成绩优异,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年纪轻轻便步入仕途。乾封元年(666年),王勃被沛王李贤征召为王府侍读,然而仅两年后,因作《檄英王鸡》游戏笔墨,触及宫廷忌讳,被唐高宗贬斥出府,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流寓生涯。

二、宦海浮沉与悲剧终结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补任虢州参军,却因擅自处决官奴触犯法度,面临极刑,幸得遇赦,虽免去死罪,但官职被剥夺,仕途再遭重挫。上元二年(675年),他随父南下,次年北返途中,遭遇渡海溺水事故,史书记载其惊悸而死。然而,学术界对此存在异议,部分学者通过研究王勃后期的作品如《游冀州韩家园序》、《三月伤己祓禊序》,以及其友人王承烈在文明元年(684年)所写的祭文,推测王勃实际可能卒于文明元年,享年35岁。这一观点揭示了王勃生命的最后阶段可能并未如传统记载般戛然而止,而是继续进行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活动与创作。

三、文学革新与经世致用

王勃生活的时代,文坛仍弥漫着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华诗风。他力主文学应以“立言见志”为核心,强调作品须承载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社会责任,具有经世济民、教化人心的作用。他的诗文风格“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这种对既有文风的革新尝试,对于推动初唐文学由 骈 丽 华丽转向质朴厚重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诗歌创作与经典流传

王勃留存至今的诗歌约有80余首,以五言律诗和绝句为主,尤以描绘离别之情与抒发思乡之意的作品最为人称道。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胸怀,打破了传统送别诗的悲凉格调,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等诗作,或寄情山水,或托物言志,无不展现其深厚的文学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

九极证道

远寒